新闻 资讯 金融 知识 财经 理财 科技 金融 经济 产品 系统 连接 科技 聚焦
首页 > 金融 > 基金 > > 正文

清盘基金数量屡创新高 投资者应当如何应对?

2018-12-14 10:21:06来源:金融界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清盘数量激增,截至11月30日,共有来自69家基金公司旗下的618只基金清盘(份额分开统计)。对于手中持有即将清盘产品的基民而言,由于面临一个月以上清算期等不利因素,适宜的做法是在基金清盘前赎回产品。

政策推动下的清盘潮

近几年,公募产品结构性改革全速推进,在模式单一、同质化严重、委外监管趋严、业绩表现差等多重因素交织下,公募基金遭遇清盘的现象愈发普遍。

刨根问底,迷你基金加速清盘的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于政策推动:首先,在新的监管要求下,过多的迷你基金会直接影响基金公司新基金的审批速度;其次,对委外业务的加强监管导致委外资金赎回,直接导致了这些机构定制基金规模大幅缩水,为避免空耗人力物力,只好清盘。统计显示,在年内清盘的618只基金中,去年年底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超90%的基金占比高达33.53%。此外,在资管新规下,保本基金、分级基金等产品受到各种政策约束,使得这些基金后期运作难度加大,直接影响了这些基金的“生命周期”。

除了政策变化,影响基金清盘的因素还包括市场环境和基金表现。今年以来,宏观经济下行叠加A股大幅度下跌,拖累了基金的净值表现,而一些长期业绩不理想的基金更是投资者赎回的主要标的。

对于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基金而言,业绩表现对基金规模的影响最为直接,例如中海合鑫去年表现中规中矩,今年产品净值却持续下滑;永赢量化以绝对收益为投资目标,成立以来净值却持续回撤。这些基金规模长期在5000万的清盘线上下徘徊,最终在今年选择清盘,结束了各自的舞台表演。

投资者如何应对

基金清盘并不会使投资者血本无归。如果投资者手中持有了即将清盘的产品,基金公司会根据最后一天的基金净值退回给投资者;但是持有的基金一旦进入清盘程序,一般会经历一个月以上的清算期,投资者资金流动性被锁死,还需承担清算费用(其会在基金资产里扣除)。

基金清盘前一般会有提示信号,以近期清盘的基金为例,泰达宏利绝对收益策略在今年10月24日暂停申购,于11月20日和11月21日连续发布了基金合同终止的风险提示公告;12月5日公告清盘的德邦多元回报则比较仓促:11月30日暂停申购,并没有提前发布风险提示公告。所以,如果投资者购买了存在清盘可能的迷你基金,还是应该多关注基金季报公布的规模水平以及后续的申赎公告,早做准备。

除了这些已经发布提示公告或者进入清算程序的基金,基金三季报显示,9月底这一数字已经骤增至700只,而四季度市场表现不佳,公募基金规模压力仍在。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基金清盘现象会越来越普遍,避免选到清盘风险很大的基金可以关注以下几点:首先,还是要避开规模较小的基金,以FOF和养老目标基金作参考,FOF投资规定是不买成立一年以内规模一亿元以下的基金,养老目标基金则规避成立两年以内规模两亿元以下的基金。另外监管规定,公募基金连续20个工作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不满200人或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基金公司应当在定期报告中予以披露,定期查看季报不仅要看当期基金经理的操作说明和持仓变化,规模变化也是需要考察的重点。其次,投资者需要关注持有人结构:机构投资者比例不能过大,如果机构撤离,会直接提升基金清盘的风险。最后,基金公司自身特质也是关注的重点,若基金公司资产规模较大,市场认可度较高,客户黏性较好,则基金的清盘风险相对较小。

基金清盘加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占用市场资源但又不能得到投资者认同的基金作为过剩产能和冗余的成本将被自然淘汰。目前公募行业也面临“供给侧改革”,优质的资源在向头部集中。虽然清盘多只基金可能会对基金公司的声誉不利,但对规模较小的基金进行清盘,变相也为基金公司节省了成本,提高了资源运用效率,有利于基金公司将资源集中到更符合投资者需求的产品上去。

关键词: 清盘基金数量

热点